近年,香港的學齡人口持續下跌,教育界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,數據顯示過往5年已有近百間幼稚園結業,總數字更跌破1000間大關 ,前景令人擔憂。然而,ABC Pathways Group卻在這個時候仍然能締造了令人矚目的在逆市奇蹟,深得家長信任而持續擴充,這一切,源自集團創辦人黄林趣玲女士 (Bally) 的一句:「因為我都係過來人!」
親身經歷 由會考5科合格 到教育集團創辦人
Bally的教育哲學,沿自個人求學時期的經歷,她坦然分享自己的過去:「大家有冇諗過,我小學留過兩年,會考啱啱五科合格,重要係一個讀寫障礙嘅學生」,在舊時代的學習環境,令Bally在升學時期受盡挫折,甚至老師連都不甚支持,但她沒有氣餒,在投身社會數年後,靠工作儲錢到澳洲留學,遇到了一群懂得欣賞和鼓勵學生的老師,成為她人生的轉捩點。
這段經歷讓她明白真正的教育應該放眼在如何激勵學生享受學習, 共非只著重成績,驅使她投入所有,在2002年開始創立一個真正屬於孩子的教育學校,廿多年來經歷高低,仍然永不放棄,她回憶起最艱難的日子說:「我試過,將最後一蚊都攞埋出嚟,撐住個夢想,因為我相信,教育係值得嘅。」現時,ABC Pathways Group已經是一間擁有有300人團隊,19間分校,5000個學生的教育集團。

▲ Bally 20多年來一直堅持,為小朋友帶來一個愉快的成長空間
這份源自內心的信念,成就了ABC Pathways 兩個獨特的教學模式。
沒有「交叉」的功課
在傳統教育中,功課出現「交叉」可以說是「家常便飯」,但其實這個紅色「交叉」,在學童心中往往代表著否定與失敗,作為過來人的Bally,決心改變這個模式,「交叉只會建立佢哋嘅挫敗感。」
所以ABC Pathways的功課上沒有交叉,但並非代表不會修正錯誤,老師以「✓」(剔號) 來肯定學生正確的答案,用「○」(圓圈)輕輕標示需要修正的部分。這個設計的目的是將焦點從「你錯了」的審判,轉為「可以再想一想」的引導,鼓勵孩子主動、無畏地去尋找正確答案,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升解難能力,建立起「我做得到」的自信心,加強學習動機。
不以年齡 只按能力編班
另一項打破常規的堅持,就是「按能力編班」,Bally指出傳統混合能力班級的教學困境:「唔同能力嘅小朋友一齊上堂,老師根本都唔知照顧高定低嗰班能力嘅小朋友。」老師難以設計出適合所有人的課程,結果可能是高能力的孩子覺得沉悶,而需要支援的孩子卻又跟不上進度。
「按能力編班」的政策正能好好解決這個痛點,透過精準評估,將能力相近的學生編排在一起,老師便能使用最合適的教材與教學節奏,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軌道上學習,從而大大提升學習動機與自信。

▲ ABC Pathways 的課堂充滿歡樂,學童能透過各種教學活動發揮所長
打破傳統 快樂學習亦可以有卓越成果
不要以為ABC Pathways注重「快樂學習」,學生的成績就會未如理想,Bally就用行動證明,要打破「香港教育 = 壓力大 + 不快樂」這個傳統觀念,鏗鏘有力地說:「好多人都話,香港讀書係唔開心同好大壓力嘅,我哋ABC已經打破傳統!」
而這一句,更不是宣傳口號,而是由實實在在、不容置疑的數據所支撐,Bally自豪地分享:「我哋幼稚園嘅學生已經連續5年,超過97%入讀首志願嘅學校,我哋嘅成績係有目共睹嘅!」ABC Pathways 的學生升學學校當中,不乏香港頂尖的直資、私立、國際學校的取錄,亦有本地傳統的知名學府,「而每一位ABC畢業的學生,我們均持續瞭解他們的小學生活,每年收到大量畢業生分享,獲得學校的學術、品格、體藝獎項,這是我們與ABC家長共同的成果,亦是實踐「快樂學習與成效並重」的最大見證。」
由教育引伸而成的獨特經營哲學
一個成功的教育機構,離不開充滿熱誠的團隊,Bally的獨特經營哲學,都貫徹她充滿同理心、「以人為本」的核心,「我哋嘅企業哲學就係『用人不疑,疑人勿用』。」Bally 在每次面見求職者時,都是抱著尋找有共同信念夥伴的心,準則只有一個:「我哋ABC請人係先請態度,後請能力。」在上任後,就能給予最大的信任與發揮空間。
這種對人的重視,並不止於工作層面,Bally將整個團隊視為一個大家庭,將關懷延伸到員工的家庭中,她認為,安頓好員工的心,才能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工作,「我哋ABC就好似一家人咁,我哋好着重佢哋嘅身心靈健康。佢哋屋企有咩事? 身心靈有咩事?我哋一定要先解決咗先。我相信如果我哋解決咗呢個問題之後,佢哋就會喺工作上全情投入,工作成效自然達標。」正是這種超越工作關係、如家人般的深度關懷與承諾,才真正凝聚了一支充滿愛與使命感的強大團隊,所以ABC Pathways Group核心管理團隊成員,都已經在這裡工作十年以上,一同成長。
社會承諾 將善良的種子延伸
「有好多人經營生意,以利行先,而ABC就要以人為先」,Bally強調,這項原則貫徹在ABC Pathways的每一個角落,每一個決策都必須堅守一個核心原則 —「為小朋友最大利益為大前提」,這個原則確保了學校的所有資源都真正地服務於孩子的成長,而非僅僅為了商業利潤。
而且Bally的信念,並未止步於校園之內,而是昇華為一份無私回饋社會的廣闊胸懷。她深知許多家長在育兒路上感到迷惘,不但為家長開辦各種親子課堂,更開設YouTube頻道,無私分享教育心得與親子溝通技巧,希望惠及更多家庭,「因為我哋知道,改變小朋友其實好容易,改變家長嘅心態先至係最難,改變家長同小朋友溝通嘅一言一語,可以改變整個家庭。」
同時,Bally為了讓這份善意走得更遠、更穩,更成立「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」,推行「愛、共享助學計劃」,至今已資助近 200 個學額,為基層學童提供完全免費的幼稚園學位,涵蓋學費、校服、書本及雜費等,資助總額已超過2000萬港元,而這一切的動力源於她父母:「我從細,父母已經種下一粒種子,係希望我將來可以回饋社會,做多啲善事。」

▲ Bally成立「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」,推動不同慈善及社會活動

▲ Bally在教育、經營以至慈善都貫徹「以人為先」的宗旨
從一個曾被標籤為學習失敗者的「過來人」,到今天改寫香港教育風景的教育集團創辦人,Bally 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商業上的逆市奇蹟,她更用行動證明,教育的本質是啟發,是點燃,更是生命影響生命,而ABC Pathways Group,正以愛和同理心,為這座城市的教育未來,帶來「以人為本」的新希望。